在那個包書紙都用的是掛歷背面的年代,我總是莫名的期待著三月八號的到來。
在這一天,我可以帶上我鼓鼓的小錢包,里面裝著一角一角的零錢,跑到一個當時小小的,但是自己唯一能夠找到的精品店里,猶猶豫豫大半個小時,挑選出一個亮晶晶的頭飾,然后故作大方的數(shù)好一疊錢遞給笑的滿臉溫柔的老板。然后滿心歡喜的將它帶回家,用盡自己所有的美術功底制作著小卡片,花里胡哨的寫上“祝媽媽節(jié)日快樂!”。等一切準備就緒,將禮物小心翼翼的放在某個角落里,等待著媽媽自己查收這份驚喜。這個過程是甜蜜地,令人羞澀的,還帶著一絲忐忑。
到了現(xiàn)在,我們再也不用為了一份禮物跑遍所有狹小的精品店,也不需要為此攢上許久的錢,只需在琳瑯滿目的網(wǎng)上“大手一揮”。也漸漸不再重視與強化包裝的重要性,也漸漸不再寫那些矯情的小卡片。
我們學會落落大方的親手將禮物遞上,并親口說一句:“媽媽節(jié)日快樂”然后任憑母親的臉上開出一朵花。 這些看似變得不那么精致與精心,但那份質樸的祝福是永恒不變的,那份小小的忐忑消失了,但甜蜜的心情是永存的。
世人說:最苦不過英雄白頭,美人遲暮。這英雄不就是我們的父親,這美人不就是我們的母親,他們用無悔度過了最浪漫的年華,時間開始淹沒他們的燦爛,時間白駒過隙,歲月最是無情,愛不分節(jié)日,讓我們行動起來,莫要浪費了。(陳燕蕊)